安徽肉鸽养殖|肉鸽养殖前景好不好? 随着肉鸽人工孵化哺育技术的日益成熟,种鸽‘只下蛋、不抱窝'成为了现实,从而乳鸽产量大幅度上升,鸽场效益倍增。而许多对肉鸽人工技术还很陌生的朋友对种鸽长期捡蛋是否会改变种鸽生物学特性产生了疑问。大家质疑种鸽长期不抱窝,违背了鸽子每月**多下一窝蛋的自然规律,是否对鸽子的习性、体质、受精率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呢? 对于这个课题,我们也进行了长达五年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研究发现,种鸽不抱窝后,过一个时期如果停止捡蛋,鸽子又会重新抱窝,过一段时间又捡蛋,再停止捡蛋后,鸽子再重新抱窝,生活习性没有任何改变。研究还发现,长期捡蛋不抱窝后,种鸽蛋的受精率略有下降。一般管理比较好的鸽场,在自然方式养殖时,受精率一般高达95%以上,而长期不抱窝后,受精率会稳定在90%左右,大约下降5%左右。而且这个受精率非常稳定。我们在河北捡蛋比较集中的栾城市、河南周口、郑州、四川乐山、湖南吉首等等许多鸽场,通过多家鸽场调查,结果都基本如此,差异不大。 另外,更为重要的研究还发现,种鸽长期不抱窝,由于不用负担带仔的繁重工作量,种鸽的种用年限大大延长。传统的饲养方式,种鸽一般三年后产量会明显下降,要陆续淘汰。传统观念认为,鸽子应该每月**多下一窝蛋,即两枚,而不抱窝,下六枚,产蛋多了会影响鸽子体质。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在自然养殖方式的生产状态下,乳鸽出壳后必须由亲鸽哺育,这样会造成种鸽工作量加大,体力消耗比较大,越是母性好的亲鸽其体重越小也越消瘦;尤其目前许多鸽场并窝成三、四个仔鸽,这样严重违背了鸽子的自然生产规律,种鸽体力透支严重,未老先衰,使用年限大大缩短。顾及了眼前,丢失了长远。 种鸽长期捡蛋不抱窝,每月达到5-6枚,种鸽产蛋量大了,好象工作量也大了,其实对种鸽的体质是没有影响的。原因是,虽然下蛋多了,但并非人为强制性下蛋,而是由于捡蛋空窝后,是种鸽自然交配后刺激性排卵,是卵巢自然发育生成的蛋,是自然而然的生产,并未透支体力。不抱窝不带仔以后,种鸽无哺育任务,轻松,从而真正延长了种鸽的寿命和生产年限。 经过几年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的结果是,种鸽长期捡蛋不抱窝,种蛋的受精率会下降5%左右,而种鸽的使用年限却可以延长一到两年,甚至更长。
太湖县弥陀镇是太湖山区边贸重镇,有着充分的资源优势。特别是粮产较为丰富,农产品需求量非常大,供不应求。又加上近几年养殖业管理不善一直没有起色。所以河口乡詹诗龙和白杨村蒋明林等五人成立肉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得到了大家积极响应。共出资50万元创建了“太湖县江汇肉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2年8月20日注册成功。合作社是集合农民农业、养殖业;生产供应,技术指导,产品加工销售等一体式合作组织。采取营销家种植,养殖的经营模式,以服务农民,致富农村为目标,严格按照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合作章程,坚持“**引导、能人领办、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向共担、自负盈亏”的原则。现有成员5户,计划发展100户。
肉鸽是特种养殖的一种,是目前**有发展潜力的养殖项目之一。鸽肉营养价值极高,质细肉嫩,含有高蛋白质,降低血压,防止血管硬化,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是一种高级的鲜活滋补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13966923595 18755627229|詹经理 安徽肉鸽养殖